全面守护:无人机探测雷达在核电站的应用
无人机的探测和防御是当前安全领域的重要议题,核电站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,必须严格控制和监测其周边区域,防止任何可能的危险因素。无人机探测雷达可以提供及时和准确的无人机位置信息,帮助核电站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防止无人机的侵入,保证核电站的安全。
按照目前国内执行的HAD501 /02《核设施实物保护》试行) 条例,从其具体内容而言,实物保护只针对地面入侵目标,没有涉及核电站低空空域防御领域; 在该条例“设计基准威胁”章节中,只是提及“对核设施可能遭受到的各种威胁要素进行分析归类,整理出设计基准威胁,呈报国家主管部门审批后,方可作为设计实物保护的依据”。而在过往实践中,国内核电站还没有涉及对低空无人机的实物保护课题,但在实践活动中已经遇到了这样的情形。在国内,据消息源证实, 2016 年9 月,东部沿海浙江某核电站发生了低空无人机入侵飞行事件,该核电单位在几次目视发现后及时报告地方公安,但由于缺乏相关专业设备,不能精确发现”黑飞”无人机操控源,无法进行有效驱离及逼停,也无法进行追踪处置,等到专业安防单位赶来处置时,早已物是人非,从而造成不良影响。
核电站在低空无人机探测方面的主要需求有如下几点:
1)探测区域无盲区:可实现对核电站厂区空域无死角覆盖,不遗漏任何无人机可突防的路径,全面守护核电站低空安全;
2)发射功率低:雷达在发射电磁波时会产生辐射,可能对人体产生影响。电磁波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主要与电磁场场强有关。具体来说,如果雷达的功率较大,如果长时间暴露在大功率雷达的辐射下,人体可能会感到眩晕、呕吐、乏力、甚至可能导致造血细胞和淋巴系统的伤害,严重的话可能影响剩余。由于设备时7*24h小时不间断工作,为杜绝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,应采用发射功率低的设备;
3)定位精确:需对无人机设备精确定位,联动视觉,对无人机画面进行实时回传,并为后续实现无人机反制提供详细的目标信息;
4)扫描速度快:雷达探测周期应尽可能的短,可避免无人机快速突防、接近防护区,在多架无人机接近防护区时,能及时对所有低空入侵目标实现探测;
我司无人机探测雷达具有以下优势:
1)采用线性调频连续波体制,不仅雷达发射功率相比于传统脉冲雷达更低,由于不存在间歇式收发脉冲周期信号,在近距离段几乎不存在探测盲区,可实现对核电站防护区域的全面守护;
2)采用水平机扫+俯仰扫描的体制,通过伺服机的转动扫描和改变窄波束的指向,在每次水平转动过程中,在俯仰面实现相位扫描,最终达到空域搜索的目的,整个雷达扫描周期短,跟踪目标灵活,可对多批次目标精准定位。